Reply: Re:海外媒体报道和评价丹尼
Name: 卑尔根时报Date: 2010-06-19 18:05:08Email: Homepage: 
挪威卑尔根时报报道丹尼 

采访与照片by    Hans  H  Rowe 

标题:深挖声音的奥秘 

他是一个中国人,在澳大利亚有着不少的朋友,为全世界许多弦乐演奏者维修和制作乐器,却是一位挪威国民。现在在本城市中心Fosswinckels  gate  有他的工作室。 

“对于一个乐器制作者来说,不仅仅要有好的木工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每天的演奏去研究乐器的声音”,成丹尼这样说。他忙于Stavanger和Bergen的工作室之间。 

丹尼有着扎实的音乐背景,8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演奏专业,曾在中国的某乐团坐过首席,在澳大利亚也在乐团工作过,并有独奏经历,88年来到Oslo,在那里建议了他的“挪威提琴公司”。由于与挪威妻子分离,他搬到了Stavanger和Bergen。 

卑尔根交响乐团弦乐演奏者,音乐学院音乐学校的教师学生都是他的顾客。“我要反复多次地演奏每一把送来维修的提琴。因为我必须与提琴的演奏者取得音乐上的交流,而不仅仅是纯做木工。 

丹尼虽然强调音乐,但木工手艺也得到公认。他曾在德国的国际比赛中得到证书。世界著名小提琴独奏家郑京和在Stavanger演出时,在试奏过丹尼制作的提琴后,向他定制了一把自己的琴的复制品。 

“挪威人是很好的顾客,但在平时比较难以接近。我在挪威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个外国人,只有到了瑞典或者丹麦,才会觉得自己比较挪威一点。我仍然怀念澳大利亚,因为那里我有一些朋友。”丹尼说。 

卑尔根是个很好的城市,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弦乐器演奏者,所以,卑尔根需要丹尼,尤其是在这个城市已经14年没有提琴专业职人了。 


Reply: Re:海外媒体报道和评价丹尼
Name: 记者  久米Date: 2010-06-21 20:29:14Email: Homepage: 
丹尼到日本不久,接受日本名古屋市地区刊物记者的采访 

丹尼提琴(成丹尼先生) 

提琴的制作,销售,修理的专门店在今年春天开张,成丹尼为挪威国籍的中国人。 

他回答问题时,一口流利的日语根本不能相信他仅仅来日本才两三年。 

记者:“真是稀罕的职业,店里只有小提琴吗?” 

丹尼:“当然也包括大提琴。提琴是很昂贵而娇气的乐器,所以需要很好地保养和维修。” 

记者:“昂贵到什么程度呢?” 

丹尼:“我们店从50万日圆起价,高的可以达到数千万日圆。当然,有些名琴的价格,就和美术品和古董品一样论价了。” 

记者:“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你有影响吗?” 

丹尼:“当然卖琴的人少了些。但是,声音的调整和修理,以及制作已经够忙的了。加上在挪威还有工房。实际上提琴业与经济状况关系并不大,由于有人中意我的手艺,顾客只是越来越多。” 

记者:“为什么会在名古屋开店呢?” 

丹尼:“最初来日本是四五年前,应日本一家大公司的邀请。因为这之前在一次德国的国际小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就是从那以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以后我与名古屋的一位女士结婚,加上在名古屋生活非常方便舒适。” 

记者:“你也会拉琴吗?” 

丹尼:“是的,从9岁就开始学习演奏了。但现在完全埋头制作。人是否能够演奏,对于乐器和乐器的状态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要尽可能多地演奏顾客的乐器,并不是作为一个木匠,而是运用音乐的知识与顾客进行专业的交流。这便是我的方法。” 

记者:“你满世界地跑,哪里来的干劲?” 

丹尼:“你说什么?我才44岁(自己改为34岁),正是最成熟充实的年龄。我的梦想是用自己的力量让世界上尽可能多的乐团出现更好的声音。经过很好地调整过的乐器,整个振动都是不同的。” 

记者:“日本的湿度很高,这是不是使得小提琴很容易出问题?” 

丹尼:“的确如此。不过经过我调整的小提琴,声音有很大的改进,名古屋的顾客们都很满意和高兴,顾客越来越多。真是件很令人高兴的事情。” 

我也是个对音乐着迷的人,不知不觉谈话延续了个把小时,随便我开什么话题他都离不开小提琴,如此热情而执着,真是了不起的事情。 

回家之前丹尼说:“我们已经是朋友了,这是我的演奏,请拿去听听吧”说着把他自己演奏的录音磁带和CD作为礼物送给了我。 

老实说我当时并没有作太大的期待,但上了车一听我哑了。完美的技术不用说,小提琴的特点充分地表现,尤其是查尔达斯一曲,那种对音乐的表现和情感真的令人惊叹不已。 

丹尼完全具有专业提琴家的演奏技能,可他还说“人不能脚踏两只船”。 

我一直在思索,他大概是在演奏家的“名”和制作家的“实”里选择了后者。 

丹尼,作为实业家也是成功的……他的工作室完全防音,房间里挂满着提琴。 

记者  久米 



Reply: Re:海外媒体报道和评价丹尼
Name: 阳光导报Date: 2010-06-23 11:28:55Email: Homepage: 
日本华人报纸《阳光导报》专访丹尼,并连载丹尼的电视连续剧文学本《阿拉在太阳旗下》 

2008年10月6日第108期 

追求成就梦想——记成丹及他的琴 

(本报记者  记平)在日本华人社会里,很多人都知道成丹这个名字。成丹中国出身,后改挪威国籍,持日本绿卡。他在华人界的名声不在与他丰富的阅历,而在于他精湛的小提琴制作技术。可以说,像成丹这样拥有特殊技能的华人,在日本并不多。 

成丹198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演奏专业。之后移民澳大利亚,在墨尔本三个乐团兼职的同时,主要从事独奏演出活动。1988年留学挪威,4年后取得挪威国籍。 

90年代初,他与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郑京和的相遇,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从此,成丹专心从事欧洲提琴的收集,修复与经营。1993年成丹参加国际小提琴制作比赛,荣获优秀证书。琴弓制作被同行公认为世界一流。在挪威期间,与一位日本女人相遇并结婚(后离婚),于是1996年来到日本。1997年他在名古屋开设小提琴店。后来又到东京和冲绳开了分店。他的琴行专门经销欧洲提琴以及琴弓。以古董提琴为多。 

一个外国人,要凭个人的力量单独在日本打天下,是有些艰难。而成丹偏偏能成功的理由,除了他对提琴非凡的热爱以及高度的学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也许是他的待客风格。成丹力求做到设身处地站在顾客的位置上为客人着想。无论在选择提琴还是琴弓,或者是调整声音替换弓毛,他都会像裁缝一样量体裁衣,为不同的顾客提供最适合他(她)个人特点的服务。许多人不但成为他的忠实顾客,有的甚至成为他的人生好友。目前,他商店的客人全都是专业人士。通过近20多年的努力,成丹应该已经成为全世界华人中第一成功经营并研究欧洲老琴和琴弓的专家。 

创业牌 

成丹的梦想是创建中国品牌。因为他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提琴生产的主要基地,甚至是唯一的基地。但全世界没有知名的中国小提琴品牌。没有自己的技术和品牌,我们中国人,挣的仅仅是几个辛苦血汗钱。成丹通过近来与国内一些政府交谈,得知中国的其他行业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居多。成丹认为自己没有别的本事,但在提琴专业上,应该是站在世界的顶端的。成丹觉得自己有能力和信心有责任来改变祖国提琴制作界的现状。于是他决定回国重新挑战创业。他希望在国内创建一个100%的中国品牌《上海琴乐》(后改为成丹)牌提琴、琴弓、琴盒、琴弦系列产品。目前,他正在筹建上海联络处。也许不久,人们在上海,也能买到成丹的小提琴。 


Reply: Re:海外媒体报道和评价丹尼
Name: the  StradDate: 2010-06-24 16:47:35Email: Homepage: 
丹尼老师应邀出席唯一全球发行的提琴专业杂志(英国发行)the  Strad  纪念120周年的庆祝晚会。时间为今年10月5日于伦敦。 





Reply: Re:海外媒体报道和评价丹尼
Name: 林思云Date: 2010-06-28 20:26:58Email: Homepage: 
著名网络作家、思想家、化学博士、在日华人林思云笔下的丹尼: 

林思云《谈谈九哥与他的写作》 


  常上网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在日本有一位有名的华人写手,他的网名叫“九哥”。和一般藏头隐尾的网上写手们不同,九哥在网上公开了自己的照片,自己的职业,甚至连同时拥有几位日本太太(日语叫“美人妻”)这样的私事也不隐瞒。不过九哥这样做,反而让人产生“空城计”的疑惑。不少朋友问我是否见过“九哥”,其实也是怀疑“九哥”是否真有其人。我坦白,今天经人介绍应约去名古屋见九哥,也带了几分探究“九哥”真伪的好奇心。 

  落日的余晖把一片淡红抹在名古屋车站的超高层塔楼上,配上蓝天白云的背景,鲜艳的色彩让人感觉到几分水彩画般的画意。我来到名古屋车站“奈奈人形”前,手里拿着张从网上打印下来的九哥照片,等着见庐山真面目。 

  在一盏刚刚点燃的路灯下,我的手和九哥的手握到了一起。没错,九哥就是照片上的那个人,不仅外表帅气,从他的眼神中更是透露出一种智慧和自信的光彩。也许这就叫艺术家的气质吧! 

  名古屋市中心一条繁华的街道上,与白天的熙熙攘攘相比晚上便显得格外地冷冷清清,九哥的写作工作室与小提琴店就在这条街上。步入九哥的小提琴店,不由被这里的艺术气氛所感染。墙上排列着多把未上油漆的白身小提琴,透析出一件件即将“诞生”艺术品的心境。正如我从网上所知,九哥的正式职业是小提琴制作与琴店经营。悄悄看了看他店里小提琴的标价,我的天!尽是些一把上百万日元、甚至几百上千万日元的天价货。听他一解释,我好像有点探到了他在小提琴制作和销售上成功的秘诀:九哥曾经是位出色的小提琴手。世界有不少出色的小提琴手,但从事提琴制作的,就很少;世界上也不缺制作提琴的一流工匠,但能把琴拉到九哥水平的,就肯定更少。所以,既会拉琴,又会做琴,加上声学上的浓厚兴趣,以及对艺术永不间断的憧憬,世界上开小提琴店的像九哥这样的人能寻其二吗? 

  走出九哥的琴店,我觉得在我们以卖廉价为擅长的中国人中,九哥真是一个极好的例外。但九哥的另一个例外,也就是“同时拥有几位太太”的例外,也能是“极好”的吗?这事儿,我得问问。 

  猪肉牛肉鸡肉在烤炉上发出吱吱的轻响,烤肉店里飘散着青白的烟,被笼罩在这浓郁气味中的我们谈起了人生。谈到人生,我当然要抓住机会打听“同时拥有几位太太”的新鲜事。九哥立刻纠正说:“不是同时拥有几位太太,而是同时照顾几个女人。”他进一步解释到:“那并不意味在同一个屋檐下同时跟几个女人睡觉;还有,同时照顾几个女人,也决不是件拿来炫耀吹牛的事情。相反,希望大家能了解事情的另一面,即在这个婚变日益增长的时代,我做出了一个例子,那就是当前任老婆在精神和经济上还没有找到归宿和依靠之前,持续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九哥是很严肃地讲这番话的。讲完,当然也没有忘记幽默一下,什么“喜新不厌旧”呀、什么“九哥特色的国际主义,克己为人,为人类做贡献”呀,云云。听完九哥的辩解,我觉得至少他说的“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值得那些离了婚的、或者正考虑离婚的男士们思索。 

  接着,我们把话题过度到中国社会的现状。当我们谈到中国与日本、以及与世界许多先进国家的差异时,九哥的一句话让我久久难忘。他说:“中国的问题并不单单是个领导或体制的问题。中国大众如果不很大程度地提高道德水准和改良思维方式,换了谁来领导或改成任何体制也都没用。”正是九哥的这句话,给了我写《中国人应该改变思想方法》系列文章的灵感和冲动。也正是九哥的这句话,让我感觉到九哥是带着一种“使命感”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九哥的这种使命感,同时解决了我心中的另一个疑问,那就是在把“追求金钱和享乐”当成时尚的今天,对于正朝着“大款”迈进的九哥,他的脑子却主要不是用在“怎么去更好地赚钱和享乐”上。上帝在赋予某些人使命感的同时在他们的内心里种植了一种超凡的能动。对于这些人来说,比金钱和享乐更有意义的是:干一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同时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也许就是九哥对中国社会的“使命感”,他把自己从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变成了一位引人注目的写手。 

  饭饱酒足后,我们再次来到九哥的写作工作室。看着大三角钢琴旁书架上五花八门各种文字的各类书籍,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九哥会拥有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读者群。那是因为他写作的范围之广泛,题材涉及到中西方各个文化阶层,类别有小说、随笔、论文、游记、剧本等等。 

  我读九哥文章最明显的感觉是“平易近人”。他善于用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浅显事情陈述深刻的道理,引人思考。正如曾有人在报上发表文章讲到“‘讲小故事论大道理’,是九哥写论文的拿手好戏。”此类文章最为典型的一篇是《日本鸭性与中国鸡性》。九哥用鸭的团体禀性和鸡的个体特性,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民族差异。当然,九哥写得最多的还是小说。他的所有小说里几乎都贯穿着两个字“人”“性”。 

  有人说九哥好色。九哥说其实男人都好色。但我仍觉得九哥的好色与众不同。他的好色,近似乎一种特殊的“痴情”,颇有点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也许正是九哥的这种“痴情”,他对女人的观察和欣赏才来得特别认真和仔细。其结果是,他笔下的女性人物总是活灵活现各具特色,人物的个性与行为细节总是栩栩如生,故事情节的发生与展开总是情趣横生。由九哥这样一个多情的人来描写男女之情,自然比常人更加出“色”。当然,九哥对他写性,自有其解释:“我不是为了写性而写性,而是用写性来解剖人。因为,在‘性’行为的进行中‘人’最能暴露赤裸裸的本原面目”说完,九哥建议我去读读他所写的《开车乱游欧洲》里那篇《人‘性’》。 

  九哥几乎每年夏天都去美国好莱坞学习电影编剧。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很简单:“只有在两种场合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做梦,或做电影。”那我就等着从他做的电影里去看他所做的梦。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到了分手的时刻。名古屋车站前我们挥手告别,算是给我们的相识打上了一个逗号。在返程电车里,我翻开九哥送给我的书、他的代表作小说《提琴夫人》。在这篇小说里,九哥是用一把提琴作为悬念,讲述了一位提琴女主人非凡的人生故事,再现了一段决不应该忘记的历史。我读着读着,担心起我乘坐的电车随着九哥故事的展开,将把我带向一个怎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