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演奏教学笔记
Name: 爱莉思Reply: 6Date: 2012-06-01 15:41:00Email: Homepage: 
丹尼老师最近正式收了一位小提琴演奏方面的学生。这位学生从我国顶级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现在在国家级乐团担任独奏工作。 

把他们的教学笔记慢慢转过来与大家分享,希望能有益于大家。 



下面是丹尼老师的笔记: 



在讲课之前,重申一下教课的原则:  

1,本人不是职业小提琴教师,没有能力教授一般学习者,而只针对具备独奏能力的年轻人,(比如大学院研究生毕业以上)帮助他们与世界接轨,从“学生”走向“演奏家”。  

2,本人所说的一切,都不要不加思索地认为正确或者真理,因为所有言行都仅仅是本人个人的经验(与世界多位顶级演奏家交流,以及多年为众多演奏家服务时细致的观察),给他们开一扇窗子,提供给学生作为一个方向性的参考。学生应该从本人的言行中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  

3,本人不主张学生模仿老师,而建议学生了解老师所走过的弯路,避免重走那些弯路,而找到捷径形成自己的音乐和风格。  

4,本人的教学,属于与学生共同探索艺术世界的实践,为了避免误导,将适当保留我们教学与学习的某些具体细节和内容。  但对于一些共通的学习过程的音频视频,将有选择地公开。 

续 

第一阶段 
1,需要思考的方向性问题 

比如湖南湖北人,吃惯了辣椒,口味重。这个在家乡不是问题。但如果我们要与世界接轨,要国际化(比如去巴黎市中心开餐馆),就必须了解别人的口味,再加上我们的风格,形成我们自己喜欢而别人也能接受的风味。 

中国的小提琴,受文革以及“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加上我国豪爽的民族性格,形成的风格和主流价值是:帅、亮、燥,感情丰富激动有力。而西方的提琴主流价值观是“柔美抒情奶油丝绸”。如果我们一直演奏“红色娘子军”,是不应该改变目前的演奏风格的。 

但现在世界对声音的价值观开始趋向大同。连过去粗狂豪爽的俄罗斯学派,也越拉越柔美。(因为有许多东欧俄罗斯学派的演奏家,去西欧找工作)。 

另一方面是由于世界文化的变异,使得古典文学,古典音乐都开始渐渐脱离它们深刻的文化底蕴,而开始变得entertainment及变得娱乐性。世界一些顶级的演奏家,坚持严肃性的,都慢慢失去他们在提琴行业以外的百姓市场,而能够留在CD架子上,大多是不断屈服于市场,适合消费者口味的演奏家。 

因此,我们在决定自己的道路之前,要构思好自己应该选择的道路。 

2,选择监听硬件  
在我们选择自己演奏生涯的道路之前,先要知道有哪些道路可以选择。我们的人生短暂,做学生也就是那么几年,所以没有时间每条道路都走一段试试看。因此,了解别人的道路变成最有效的捷径。 

了解别人的道路,就必须多听别人的音频。这就涉及到一个监听音频的方法和硬件问题。 

一个厨师,如果没有吃过好的味道,绝对做不出好的味道。一个音乐家,如果没有听过好的声音,很难拉出好的声音。而在我国,搞音乐的人,有好的听音设备的,据本人观察,好像是欠缺的。有些人认为好的监听设备,一定就是昂贵的。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监听设备分为两种1,民用设备。无论多贵的东西,这些设备的目的都是尽量想使得播放出来的声音变得更加好听(失真)。这便出现了某个牌子的音响设备适合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爵士音乐etc。2,专业的监听设备,无论价格如何,其目的都是尽量保真,及还原音源最真实的声音。 

了解了音响设备有这两种大的区别,我们搞音乐的人,就应该知道选择什么样的设备对自己的专业或者工作有帮助。 

具体的专业监听耳机或者音箱,价格从数百人民币到数千人民币不等。(将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提供型号建议。学生自己去淘宝寻找购买) 

3,洗耳朵与寻找自己的声音 
有了监听设备,我们就可以开始寻找自己的道路了。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尽量找到世界一流的演奏和录音,多听。 

不能用网络音频作为学习资料 
这里必须提醒一下,由于现在网络的普及和广泛的运用,许多音乐都可以从网上下载。但网上下载的一般是压缩格式,也就是说都是一些声音失真得很厉害的音频(尤其是高低频)。想捡便宜去听网上download下来的音频,等于是在不断毒害自己的耳朵。是绝对不可取的。对于搞音乐的人,网上的东西顶多只能起到找资料,校队谱子之类的作用,而绝对不能欣赏,更不能学习的。 

用于学习的音频,最低标准是原版CD。(格式为44.1Hz,16bit。而现在的音频采样,大多是HQCD,  因此,如果有条件,尽量找到原始资料作,听到演奏家们最原始最真实的声音。本人收集了一些素材,将提供给学生们内部学习使用。(注:有些格式民用CD播放机无法识别,将个别告知听音学习方法。) 

续 

Reply: Re:丹尼演奏教学笔记
Name: 爱莉思Date: 2012-06-04 22:23:27Email: Homepage: 
本帖最后由  琴乐  于  2012年6月7日  05:35  编辑  


丹尼老师谢谢大家的关心和参与。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大家的力量是伟大的。下面是丹尼老师笔记: 

学生:老师,听音设备从网上购买的,已经到货。下一步我该做什么? 

丹尼:好,现在你找到听音设备了,我们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我发几个音频给你,仔细听听,不是欣赏,而去学习。(要搞清“欣赏和学习”的区别) 

一,在正式上课之前,要解决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你必须问自己几个问题,并找到答案:我在小提琴的世界里怎么给自己定位?  
A,  走独奏家的道路  
B,  走乐团乐手的道路  
C,  走教师的道理  
D,  走流行(爵士)……my    way的道路  

二,回答了自己上面的几个问题以后  

我们来看两段视频,里面有世界知名的十几位女性提琴独奏家。(用专业的监听设备,同时可以告诉我音频质量如何?)  

http://www.violinstudy.net/forum  ...  0968&extra=page%3D1  

http://www.violinstudy.net/forum  ...  0969&extra=page%3D1  

A,  从中找出你喜欢的演奏家(想朝那方面发展的)  
B,  从中找出你喜欢的琴声  
C,  如果都不喜欢,想形成自己的风格,请尽量用各种方式表达你所想形成的风格,如果有楷模,请提出名字。  

三,寻找可能帮助朝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的硬件(学生自由去任何地方寻找自己的琴和弓。如果有特殊情况或者困难,在学习期间尽量帮助解决)  

四,基本身体放松和帮助发音的姿态和基本功(不需要太练习,拉过琴的人一点就通。但要不断提醒自己,不断记住。  

续    

Reply: Re:丹尼演奏教学笔记
Name: 身体放松学习Date: 2012-06-06 22:08:58Email: Homepage: 
拉琴是,身体不要紧张,是世界普遍接收的(当然某些音乐效果,声音,还有弓法需要临时身体紧张除外)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如果让身体放松,(人有一些体态将使得双手只能放松而无法紧张。掌握这些方法,想紧张都不行。为了更有效易懂,决定采用视频。请等候。 

明天回日本,到日本后抽时间拍摄上网供参考。

Reply: 不建议成年人多练琴
Name: 爱莉思Date: 2012-06-08 15:07:02Email: Homepage: 
不建议成年人多练琴 

不知道世界上是否还有第二个人建议自己的学生少练琴?所以,本人的这个建议,仅仅作为参考。 

拉琴的人,20岁之前,基本上机能问题都应该解决了。如果没有解决,要么就是不能解决了,要么就是方法不到位,越练只会越糟糕。所以我提出,成年人,要适当地少练琴。在技术上,要多观察他人,多动脑筋。而主要精力,要放在音乐上。小提琴,最终是个拉音乐的木盒子。一定要从那盒子里拉出动听的音乐来,而不是一辈子杀鸡杀鸭,最后一个简单的曲子都拉不好听。那我们的父母妻儿也太遭罪太可怜了。 

对于专业人士,过了30岁,还不能把帕格尼尼24首倒过来玩,就不要玩了,赶快寻找一条自己的艺术道路,玩出自己想玩的拿手的区别于他人的名堂来。 

对于习惯练琴的人来说,一旦不练琴,就会发现有大把的时间无法打发。告诉你怎么打发这些时间:很简单,去玩,去把小时候没玩够的都玩回来;去交朋友(各行各业的);去看书看电影;另外找几门业余爱好,比如去旅游、摄影、画画、唱流行歌曲、跳拉丁舞、写小说……请相信,这些时间都不会是白费,最后它们都会回到你的演奏中来。 

我正在准备一个乐曲,有三个版本。到时候发给你,你认真仔细比较,应该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为什么本人会提出这样反常的建议呢?这也是基于本人的亲身经历。本人30年前在上音读书时,不但不是拔尖的学生,相反是技术比较差的那种。虽然到了澳洲,继而又到挪威,碰到了很好的老师,在短的时期内把我的技术拔高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但那毕竟不是童子功。从90年代初开始正式转行从事提琴声音的研究和提琴以及琴弓的制作后,就基本上再没有练过琴。有时候做琴的时候,双手硬邦邦,几个月琴弓难碰琴弦。但我奇怪第发现,由于自己不断地接触许多优秀的演奏家(为他们调琴),不断动脑筋分析他们的演奏方法(当然还有多了许多业余爱好,比如写剧本编小说拍照旅游等)。自己试试,只要很短的时间(快的时候也就是20分钟)双手便可以回到演奏状态。1998年,我与我的挪威的partner录制了一张CD以后,我以为那便是我拉琴史的终结。因此,再也没有认真来练过琴。心思几乎全部放到了提琴其他方面的研究和制作上。随之我的partner不断在国际上得奖,去年一个好莱坞大奖,今年两个好莱坞提名一个奖加上欧洲奖,本人又被推上了拉琴的位置。而今的本人,真的很忙,根本就没有时间练琴,所有录音,基本上就是视奏,(包括最近录制的一些小品,都是插在其他录音的时候,视奏玩出来的,其中沉思还没有琴谱,就是凭记忆。)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我发现自己年龄虽然近60岁,但双手的机能比起年轻的时候,好像并没有衰退。(也许是自我感觉)也因此,我想重新玩一把蜘蛛舞(塔兰泰拉舞曲),如果不差于1995里奇教我之后录制的那个版本,就可以证明我所说的是有依据的。因此,我得出了“成年人不宜多练琴”的假想。 

丹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