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第5次冲击
Name: 8楼Date: 2010-08-06 09:36:18Email: Homepage: 
第5次冲击 

------暴露的提琴展示厅,农民的张扬 

再谈所有的问题之前,有一个概念问题需要澄清,那就是:有关“看不起农民”的帽子。 

从人格上,人类都是平等的,所以没有理由也不应该看不起农民。但是,谈到制作小提琴,却没有理由一定要看得起农民,就像如果是谈种田,农民没有理由看得起城里人一样。同样,在城市的地铁里,不愿意坐在满身臭汗的农民旁边,也并不等于看不起农民,就像农民嘲笑城市娇贵小姐的高跟鞋陷进田坎的泥土里而不能自拔,并不等于农民不喜欢城市美女一样。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得混淆,也不应该偷换概念乱扣帽子。 

一位琴做得不错的同行说,他早些日子去了我国的提琴之乡之一(现在已经不是乡下,是小乡镇了)。在乡镇的主要街道当着街面,有一个颇大而张扬的玻璃面提琴展示厅。他经过的时候看到太阳斜照(也许是反射),很快就要晒到琴上。想想看,在这样的高温,再经过玻璃,如果里面不是24小时空调(温度湿度)控制的话,可想这些琴是怎样的感受。即使温度湿度可以得到很好的调整和控制,那油漆呢,在太阳阳光的沐浴下,也能像田里的稻子一样茁壮成长吗?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宣传,做几个大的post不就行了吗?就像真正的有钱人身上不带钱,而只有支票一样,干吗弄得像暴发户一样为了显示自己有钱而全身挂满金子呢? 

当然,我们的同行仅仅出于一个提琴职人的本能,去那门卫提醒了一下,说这样暴露,对橱窗里的提琴是不太好的。而这好心的提醒,得到的却是看门人一顿居高临下的训斥。“你懂什么?你哪里的?……”当试着询问能不能跟他们的有关负责人谈谈时,看门的更加神气了:“你哪的你哪的,开口就要见我们老板,口气真大,我们这厂里是随便好进的,我们老板是随便好见的吗?……” 

显然,这位看门的因为不再种田了,而在这样的大工厂(征服世界的工厂,提琴的王国)看门,是要跩起来的,是有足够资格问人家“你哪的哪的?”。 

虽然,做小提琴本身,就是个小手工业,尤其是工厂,就是做个可以拉音乐的小木盒子,这在整个世界来说是个很小很小的领域,真的没有什么值得张扬吹嘘的。可对于农民中的小部分人就不同了,当这些人第一次穿上西装的时候,那商标是一定要钉在袖口外侧的,当他们头一次穿黑色皮鞋的时候,那皮鞋上是一定要钉上一块小黄铜牌牌的……也许,这就是农民意识里的“张扬”。 

这是丹尼听说的中国提琴之乡的第一印象,或者说SHOCK。 

续 

Reply: 中国式的好大喜功、脸面排场,丰功伟绩与自掘泥坑
Name: 9楼Date: 2010-08-07 09:53:28Email: Homepage: 
中国式的好大喜功、脸面排场,丰功伟绩与自掘泥坑 

据一些行内朋友介绍,说中国的提琴和琴弓制作厂商,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气派,走进工厂,像进入什么政府机关一样大堂小殿。各种国际乐器展也是,各厂家比高低,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气派,一个比一个夸张……一个做提琴的厂家,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 

真正了解小提琴的人都应该知道,小提琴本身就是一门个体的小手工艺,它与任何其他的乐器都不一样。比如钢琴可以大,而且一定要大,因为它是标准化产品。而小提琴是个性产品,标准化就变成了“印刷品”,就得廉价…… 

在国外,即使是大生产的大牌厂家,其实绝大多数都是从家庭为主题的小作坊发展起来的。世界上任何地方都难找到中国气派的提琴制作大工厂,因为,他们的每一分钱,都得从提琴里挣取。 

当然,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据说中国办厂可以圈地,可以贷款,可以盖楼,盖的楼可以出租……中国还有许许多多弄钱的办法外国人无法了解也无法理解。也就是说,在中国办厂,利润并不一定都要从产品中获得。(不了解小提琴厂是不是也是如此?) 

因为中国的国情,或者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得中国的一些厂家可以好大喜功、讲究脸面排场,尽管某些厂家的领导,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仍不妨碍他们盖大楼,猛招员工,接着就可以号称世界第一,王国……在国家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时而发放的奖状、在某些专家教授为了扶持民族工业而表示的欣赏和支持、在某些演奏家为了“双赢”的利益大大地露面和露面大大的,以及种种外人不可能了解的因素,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在某些对小提琴懂得不多甚至完全不懂得领导的带领下,杀遍全球,征服全世界。而真正的结果是,在丰功伟绩的同时,也相当程度地破坏了整个国际市场的平衡,同时在不断为自己挖坑。 

以下这些,下回分解。 

1, 价格战带来的恶性循环。 
2, 提琴市场等级观念遭到破坏。 
3, 材料的大量浪费与危机。 

Reply: 1,廉价——造成的恶性循环
Name: 10楼Date: 2010-08-08 10:36:57Email: Homepage: 
1,廉价——造成的恶性循环 

为什么材料越卖越贵,琴越做越好,而琴价,反而是越卖越便宜? 

美国人,为了维持牛奶的价格,宁可把卖不出去的牛奶倒进海里;日本人为了维持产品价格,同行业的人定下各产品的底线,尽量大家都卖一样的价格。因为,他们懂得市场规律和经济次序,懂得保护同行就是保护自己。而中国人,就非如此了。 

中国琴“征服”世界,也就是十几年前开始的事情,我国个体民族工业在国家的扶持之下,圈地盖楼招工,其热闹程度和规模,大概只有大跃进可以比拟。小提琴行业也是如此。新型崛起的我国提琴和琴弓制作业,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和速度,以大大高于国际市场的质量和大大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迅速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并无情而残酷地打击(或者说是帮助)了许多历史悠久的欧洲老牌老店。在短短的十年内,中国琴(外国牌子)估计已经占到国际普及琴市场的50%—80%。中国琴在行业内已经成为“价廉物美”的代名词,世界上哪怕是最顽固最保持的琴行,恐怕也在用某种方式销售中国琴(原产地为中国的琴)。因此,可以说,通过中国新型大工厂的努力,我们已经彻底改变了“中国琴等于垃圾琴”的观念与成见。 

这种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是值得讴歌和陶醉的。但是,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清楚的记住,我们在短期能获得成就,是以“价廉物美”,尤其是“价廉”换来的。 

与此同时,由于我们不懂得市场规律和经济次序,中国人和中国人相互搞竞争,结果把利润压到了底线,财大气粗的大老板撑得住(也许他们除了提琴外,还有其他生意帮忙),但一些小厂家,就只能硬撑,反正没有退路,只要能维持工厂运转,能发放工人的工资,购买材料以及还清贷款的利息,就得撑下去。 

硬撑的结果是,工人的工资得不到提高,(一般1000多人民币一个月)。随着物价不断上涨,工人的手艺不断提高,以及他们的年龄的增加(结婚生孩子),许多人再也干不下去了。 

于是,近年来有些小工厂关闭,大工厂变小。 

而被裁员、跳槽、还有从关闭了的工厂里出来的工人,又重新组合,形成从大楼的高空中走到地面的合作社(游击队)。他们,现在成为与大工厂叫板,打价格战的主力军,而最终,他们是大工厂的掘坑人。 

新型合作社的工友们,大多学了点本事,无疑知道做琴比做小板凳挣钱。他们降低成本,能吃苦,在自己家的堂屋或者厨房里做,天气好到外面做,不要场地费也没有门卫保安车间管理员费用,夏天冬天不开空调,可以省电费,到池塘里打水可以省水费,到处“弄”材料可以省材料费,用三轮车拉材料可以省汽油费车费……总之,他们这种多变性的合作社“游击队”,在成本上是大工厂“正规军”无法抗衡的。 

合作社的儿子女儿们进入了现代社会,学会英语,会给全世界的琴行写信:“我们是一群从某某大工厂独立出来的工人,我们的琴都是用我们的双手制作,质量超过那家大工厂,但价格只是那大工厂的一半……” 

也难怪,做琴的材料越卖越贵,中国的琴越做越好,而价格,反而是越卖越便宜。 

当然,社会主义的大工厂有政府和银行支撑,以及大老板们除了提琴也许还有其他的本事。但是,价格战这样打下去,最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也就是个时间问题了。 

下一回,谈“暴殄天物—材料的浪费” 

Reply: 2,暴殄天物—材料的浪费
Name: 11楼Date: 2010-08-08 23:36:43Email: Homepage: 
为什么材料越卖越贵,琴越做越好,而价格,反而是越卖越便宜 

2,暴殄天物—材料的浪费 

“现在,这样的料子难找了。”几乎是所有提琴和琴弓厂家的流行语言。 

制作琴弓的巴西苏木,早许多年前就开始禁止开采了。有人想垄断材料的来源,也许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打着的旗号,是保护自然森林,和把材料留给子孙后代。德国的许多制琴师和材料商存放的制琴材料,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同时他们还在为子孙后代继续储存材料。 

而我们中国,才做了十几年的琴,就几乎把好的材料都做光了。 

我的一位做弓的熟人,在为客人换毛的时候,发现那支弓子的材料很不错。便问了这位顾客。顾客说那支弓子是6年前500人民币在X厂里买的。这位熟人带着这支换毛的弓子去拜访了X厂,想买几支同样的弓子。结果呢,那琴弓厂的老板拿着弓子看了看,不但没有认出这就是自己厂6年前的产品,而且说:“别说500人民币,你就是给我3000人民币一支,我也做不出来,因为,这样的材料早几年还有,现在很难找了。” 

同样,另一位制琴的熟人去某琴厂看琴,在该厂展示厅看中一把不错的白身中提琴,想买下来。但厂方无论如何就是不肯卖。理由很简单:“这样的材料早几年还有,现在很难找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除了好的材料本来就很少以外,更主要的是我国制琴和琴弓的厂家,缺乏远见和计划,不懂市场规律。只要手里有点好料子,就顶着好材料赶快用掉。许多人不管提琴的档次,也不管同一把琴上面的材料的平衡搭配,只管尽最好的材料用。不像德国捷克日本铃木琴,低挡的琴故意用光膀子木头,我们国家的琴,哪怕是一两百块钱的普及琴,都随便可以找到很好的花纹琴(当然,真正的手工琴不是以木头的花纹来决定材料的优劣的,但一般的工厂琴,是这样的)。还经常可以看到哪怕是最便宜的琴,琴头材料或者侧板材料却出奇地漂亮。而同样,一把高级琴,琴头材料或者侧板材料却可能很糟糕特难看。理由很简单,“找不到同类的好材料”。 

也难怪中国人那么讲究材料,买琴买弓子首先就问“什么料”。因为在我国,能做好琴好弓子的材料的确已经很少了,而且只会一天比一天更少。 

做琴的材料方面,随着地上合作社的不断涌现,大工厂规划材料等级使用变得更加失去作用。合作社为了与大工厂抗争,就必须使用更好的材料和做出更好的手工。问题是,中国是否真的有砍不完的树,是否有时间让那些材料干透再做琴? 

而制弓的材料呢?记得曾有人开玩笑,解释苏木“就是苏州的木头”。不过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不再是玩笑了。因为真正的巴西苏木,早几年各厂家拼命做(做好的弓4、5百块钱一支),剩下的已经不多了。前面讲过,现在无论你去哪家厂家或者作坊,都流行着一句话:“好的材料难找。”德国人巴西人为子孙后代,早就在控制木材的开发,而我们,连自己这一代人,哎,别说是为自己这一代人,才几年就成这个样子了。 

但是,人要活命,生产要继续,中国人“聪明”,找不到巴西苏木,就全世界找其他苏木的。几经折腾,会不知道那些苏木的原产地。为了区别巴西苏木,可能就真的要称巴西苏木以外的苏木为“苏州苏木”了。 

还好,都是“苏”木。等苏木也做完了,还有塑料……而做琴的材料,也能用塑料代替吗? 

所以,材料越卖越贵,琴越做越好,而价格,反而是越卖越便宜。 

下一次谈“提琴市场等级观念遭到破坏”